10
2024/07
最新文章
扭傷怎麼辦?
軟組織傷害處置指引
相信大家對運動扭傷、拐到後的處理,都可以自然而然想到:保護、休息、冰敷、壓迫、抬高。但這個已經過時了!然後我現在才打文章
從ICE 到RICE,再來 PRICE and POLICE進展到…
2019年英國運動醫學期刊發表一篇新的指引“PEACE & LOVE”針對急性期的PEACE,以及亞急性期的LOVE。
急性期PEACE
Protect︱保護﹕剛受傷後應減少活動,以保護傷口、減少出血,並減低傷勢惡化的風險。
Elevate︱抬高﹕將受傷部位抬高於心臟位置,以促進組織液回流、循環。
Avoid︱避免﹕避免使用消炎止痛藥與冰敷。研究顯示,抑制發炎反應,影響組織修復不完全、延遲修復。
Compression︱加壓:使用彈性繃帶、貼紮於受傷部位,改善水腫。
Educate︱教育﹕了解如何幫助恢復、實際恢復時間需要多長、主動自我照護,這些可以減少後續不必要的注射或手術,還有醫療負擔的比例。
亞急性期LOVE
Load︱負荷﹕當急性期的疼痛與腫脹得到控制後,就應循序漸進給予傷部適當負重。
Optimism︱樂觀:從受傷第一天起保持樂觀,研究顯示,你的大腦和意向在康復中能發揮作用,實際但樂觀的心態能夠增強恢復。
Vascularization︱血管形成﹕在可忍受的疼痛範圍內,做一些容易的有氧運動與身體活動,刺激血液循環、幫助傷口復原。
Exercise︱運動﹕執行恢復活動度、肌力、本體感覺…等運動,以不誘發過度疼痛、漸進訓練為主。
【PEACE & LOVE 強調了『教育患者』和『解決社會心理因素』的重要性。
將使用止痛藥與冰敷排除在軟組織損傷的標準處置指引中。】
1978年Dr. Gabe Mirkin提出受傷後冰敷的黃金指引,後來自己推翻自己的理論,並建議不要過長的冰敷(受傷後6小時)。
額外提一下
我之前有打過組織修復的介紹可以看,發炎反應是我們人體很重要的機制。
關於冰敷的適切性,從動物實驗發現,冰敷會延遲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浸潤,以及增加不成熟的肌纖維,這可能導致組織修復受損和多餘的膠原蛋白合成,但研究畢竟和實際運用上有落差。
醫學總是有很多的指引來幫助臨床工作參照,但沒有辦法100%照劇本走。分享2個我遇到的情境。
個案一:
沒有外傷史,選手已經疼痛數週,觸診下背有中度程度的腫脹,休息時疼痛指數6分,練習到結束後疼痛指數會飆到10分,要決定是否要參加比賽。
電話聯絡個案的醫療團隊討論,排除紅旗問題>討論結果要上場比賽>我評估後的首要目標是盡可能的止痛與消腫,所以給予冰敷和消炎止痛藥,幸好有小吳藥師讓我諮詢,thank u so much!>最後是改變貼紮方式、徒手治療、啟動對應肌群出力,讓選手可以安全進行。
個案二:
個案目前在亞急性期的階段,組織並沒有腫脹,止痛藥、電療儀器、針灸…沒有效,觀察個案不太敢使用患側,並將重心全部帶往好側,對方每天都會冰敷,覺得是最佳止痛方式。
>衛教組織修復的期程,鼓勵他過去做了很多被動治療,現在可以嘗試主動治療陪伴他做可以接受的活動,正向回饋個案是做得到,建立信心,調整冰敷使用為以毛巾浸濕,相對低溫覆蓋在組織上即可,漸脫離冰敷。
因應不同狀況,彈性選擇有別於指引的建議。
我的角色是夥伴是一旁協助你找出組織修復上的障礙或原因,確保你能持續獲良好效應。
資料來源:
Dubois, B., & Esculier, J. F. (2019). Soft-tissue injuries simply need PEACE and LOVE.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54(2), 72-73.
Scialoia, D., & Swartzendruber, A. (2020). The RIC E Protocol is a MYTH: A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 The Sport Journal, 19.

2019年英國運動醫學期刊發表一篇新的指引“PEACE & LOVE”針對急性期的PEACE,以及亞急性期的LOVE。
急性期PEACE
Protect︱保護﹕剛受傷後應減少活動,以保護傷口、減少出血,並減低傷勢惡化的風險。
Elevate︱抬高﹕將受傷部位抬高於心臟位置,以促進組織液回流、循環。
Avoid︱避免﹕避免使用消炎止痛藥與冰敷。研究顯示,抑制發炎反應,影響組織修復不完全、延遲修復。
Compression︱加壓:使用彈性繃帶、貼紮於受傷部位,改善水腫。
Educate︱教育﹕了解如何幫助恢復、實際恢復時間需要多長、主動自我照護,這些可以減少後續不必要的注射或手術,還有醫療負擔的比例。

Load︱負荷﹕當急性期的疼痛與腫脹得到控制後,就應循序漸進給予傷部適當負重。
Optimism︱樂觀:從受傷第一天起保持樂觀,研究顯示,你的大腦和意向在康復中能發揮作用,實際但樂觀的心態能夠增強恢復。
Vascularization︱血管形成﹕在可忍受的疼痛範圍內,做一些容易的有氧運動與身體活動,刺激血液循環、幫助傷口復原。
Exercise︱運動﹕執行恢復活動度、肌力、本體感覺…等運動,以不誘發過度疼痛、漸進訓練為主。
【PEACE & LOVE 強調了『教育患者』和『解決社會心理因素』的重要性。
將使用止痛藥與冰敷排除在軟組織損傷的標準處置指引中。】
1978年Dr. Gabe Mirkin提出受傷後冰敷的黃金指引,後來自己推翻自己的理論,並建議不要過長的冰敷(受傷後6小時)。
額外提一下
我之前有打過組織修復的介紹可以看,發炎反應是我們人體很重要的機制。
關於冰敷的適切性,從動物實驗發現,冰敷會延遲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浸潤,以及增加不成熟的肌纖維,這可能導致組織修復受損和多餘的膠原蛋白合成,但研究畢竟和實際運用上有落差。
醫學總是有很多的指引來幫助臨床工作參照,但沒有辦法100%照劇本走。分享2個我遇到的情境。
個案一:
沒有外傷史,選手已經疼痛數週,觸診下背有中度程度的腫脹,休息時疼痛指數6分,練習到結束後疼痛指數會飆到10分,要決定是否要參加比賽。
電話聯絡個案的醫療團隊討論,排除紅旗問題>討論結果要上場比賽>我評估後的首要目標是盡可能的止痛與消腫,所以給予冰敷和消炎止痛藥,幸好有小吳藥師讓我諮詢,thank u so much!>最後是改變貼紮方式、徒手治療、啟動對應肌群出力,讓選手可以安全進行。
個案二:
個案目前在亞急性期的階段,組織並沒有腫脹,止痛藥、電療儀器、針灸…沒有效,觀察個案不太敢使用患側,並將重心全部帶往好側,對方每天都會冰敷,覺得是最佳止痛方式。
>衛教組織修復的期程,鼓勵他過去做了很多被動治療,現在可以嘗試主動治療陪伴他做可以接受的活動,正向回饋個案是做得到,建立信心,調整冰敷使用為以毛巾浸濕,相對低溫覆蓋在組織上即可,漸脫離冰敷。
因應不同狀況,彈性選擇有別於指引的建議。
我的角色是夥伴是一旁協助你找出組織修復上的障礙或原因,確保你能持續獲良好效應。
資料來源:
Dubois, B., & Esculier, J. F. (2019). Soft-tissue injuries simply need PEACE and LOVE.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54(2), 72-73.
Scialoia, D., & Swartzendruber, A. (2020). The RIC E Protocol is a MYTH: A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 The Sport Journal,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