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4/07
最新文章

有關疾病藥物

Share:

 

Hi 我是藥師小吳😃好久不見啊大家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題難產了好久呀….總算是寫出來了😅感謝各位耐心等候。
前一陣子我奶奶得了帶狀皰疹,老人家被折騰得不輕、徹夜難眠,起初疹子不明顯的時候,還以為是骨頭怎麼了跑去骨科檢查,直到後來發現是得了皰疹才得以好好治療,雖然還是被鄰居老友們說『這個齁~一定要去廟裡斬蛇頭才可以痊癒啦』,然後就被他們拉去做民俗療法😂😂😂 ,後來過幾天上班時剛好又遇到一位相同病症的大叔,領藥的時候跟我好一番訴苦, 突然覺得這一定是上天的指示(才沒有),所以這次就來跟大家分享關於神經痛的藥物!

神經痛泛指神經受損或者病變所造成的疼痛,與一般傷害性疼痛相比,神經痛的症狀可能會伴隨有刺麻、刀割、灼燒或觸電的劇痛感,但也有些病人是以感覺異常來表現,他們會覺得明明皮膚上沒有東西,但怎麼卻好像隔了一層異物或者覺得像有昆蟲在爬的蟻行感。
神經損傷病變的原因有很多,臨床上較常碰到的類別包括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疱疹後神經痛、三叉神經痛、中風後疼痛、脊髓損傷後疼痛等等,這類型服用一般的止痛消炎藥效果通常不好,時常慢性化造成長期的困擾。

在治療的藥物上,首選會以抗癲癇或抗憂鬱藥物為主。
大家可以想像癲癇是一種神經過度放電的結果,所以抗癲癇的藥物具有穩定神經的作用,常見藥品像Gabapentin、Pregabalin可以作用在神經鈣離子通道的α2-δ subunit上,減少鈣離子進入細胞,對神經痛患者來說可以抑制傳回腦部的疼痛訊號進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再來是我覺得很特別的一個部分,大家知道當大腦接收到疼痛訊息的同時,身體會有剎車機制嗎?
大腦會向下發出「注意注意⚠️我接收到了~你可以不要這麼痛囉」這種訊號,這機制目前已知的是靠正腎上腺素及血清素作為媒介,而抗憂鬱藥品可以抑制兩者的再回收,增加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在突觸間的濃度,除了可以緩解憂鬱症狀也可以加強剎車的效果、提高對痛覺的閾值進而減輕病人的疼痛感。

常見的藥物有SNRI、SSRI的藥品,不過這些抗憂鬱藥物在藥效上需要有點耐心,一般來說需1-2 週的時間才會慢慢顯現,約在第6 週達到最大效果,若之後要停止服用也需要漸進式慢慢減量,切勿自行突然停藥喔!

所以如果你因為疼痛而拿到癲癇或憂鬱症的藥物,請不用太驚訝,這其中一定是有什麼原因的😏😏。當然,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嗎啡類藥品,這類藥品是強效中樞性止痛劑,基本上就跟葉問一樣什麼疼痛都能打,但長期使用會有依賴性的問題,所以在處理疼痛時會放在相對後線的位置,副作用除了噁心便秘之外,也可能會有暈眩感,所以老人家要小心跌倒喔!我有一次腰痛急性發作,到急診被打了一支嗎啡類針劑,肌肉注射下去三秒我就開始天旋地轉,走路都覺得自己像用飄的一樣,那時候就覺得「阿~原來副作用是這種感覺啊」,有些事情課本上看到跟實際體會還真的是很不一樣😂。

最後因為神經損傷的關係,許多醫師也會開立幫助神經修復的滋養物質-維他命B12(Mecobalamin),如果平常有在補充B群應該蠻常看到這個成分,但要注意它是怕光的藥品所以要記得避光妥善保存。

順便跟大家說~帶狀皰疹是有疫苗可以施打的喔!有些縣市針對65歲以上老人有公費疫苗可以施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詢問當地衛生局。

今天的止痛藥老實說就到這,估計是這主題最後一篇了,我們下次見!

*僅分享保健醫藥學資訊,不能取代專業醫學建議、診斷或治療。

課  程  設  計